首頁
學院動态
首頁 >> 學院動态 >> 正文
【廣外·視界行】日語學子京都大學訪學記:把創新基因融入高質量育人生态
發布日期:2024-08-05

2024年7月20日-8月1日,太阳成集团tyc234cc開展了暑期“廣外·視界行”京都創新“基因”項目,由辛暨梅老師帶隊,全院共11名本科學生前往日本京都大學參與了此項目。

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日本京都的頂級綜合性國立大學,是日本最古老和最著名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成立于1897年,是日本七個帝國大學之一。是日本超級國際化大學計劃(A類)、指定國立大學、世界頂級科學研究中心計劃成員。京都大學以其卓越的學術研究、教育質量和培養出的衆多諾貝爾獎得主而聞名于世,目前共誕生11位諾貝爾獎得主,分布在物理、化學、生物、生理等領域冠絕亞洲。此次“創新基因”主題項目依托京都大學的教育資源,旨在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創新創業思維能力,進一步深度了解、體驗與學習日本的服務戰略模式、企業發展史、創新精神等。

7月20日晚,帶隊老師和全體學生抵達日本,在京都大學(東京校區)高濑進教授及負責本次項目的劉琳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京都及京都大學,訪學項目正式拉開帷幕。

前往京都前,訪學團參與了企業實地參訪活動。同學們前往豐田産業技術紀念館參觀學習,了解了豐田從紡織業轉型為汽車業的企業發展過程,“把高品質的産品回饋給社會”的企業理念給訪學團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日本經濟發展史、科技進步曆程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豐田産業技術紀念館内

開班儀式前,訪學團前往京都大學本部參觀,路上擦肩而過的京都大學學生、牆上挂着自制的學術研究會看闆和各類社團活動海報等,都讓同學們實地感受到了京都大學“自由的學風”。

“廣外·視界行”訪學團在京都大學校區合照

在開班儀式上,本次項目的負責老師為同學們更加詳細地介紹了京都大學及項目内容。課程主題将聚焦于“日本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現狀與發展”、“日本服務模式”、“日本家族企業的生存”等,讓同學們深入認識日本商業、文化、經濟概貌,結合系列企業實地參訪,提升創新意識、商業意識和領導力。

京都創新“基因”訪學團開班儀式現場

開班儀式結束後,同學們便開啟了在京都大學的第一個課程——《異文化交流與日本創新》。由來自京都大學經營管理大學院的William Baber教授以簡明易懂的授課方式帶動同學們深入思考異文化及其關聯,以“Managing Across Cultures”為題講授了跨文化的概念理論、符号的含義與現象、并與社會創新聯合,培養了同學們“文化差異可帶動創新發展”的思維方式。

William Baber教授用《海綿寶寶》引導同學們思考

第二堂課是來自京都大學經營管理大學院的高濑進教授的《高不确定性下的創業者研究》,向同學們介紹了創業者精神和企業與社會的關系,訪學團在創業者所具備的特質、如何發掘自身獨特優勢和社會發展方向影響企業發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認識。

高濑進教授的課堂現場

7月26日下午,訪學團前往日本企業——株式會社クロスエフェクト進行參觀。由竹田正俊社長介紹了公司的基本情況及3D打印産品,并帶領同學們前往公司内參觀,實際觸摸到了3D打印制作的人體器官仿制品。該公司生産的3D打印制品獲得了“第5屆日本制造大獎”,當時的内閣總理大臣(首相)安倍晉三親手體驗了公司制造的3D打印心髒,讓訪學團印象深刻,深深體會到了日式企業的運作。

竹田社長向廣外訪學團介紹公司

7月29日同學們聽取了第三堂課,來自京都大學經營管理大學院的原良憲教授的《日本産品與服務的創新模式》,由兩個被大衆所熟知的卡通形象——Hello Kitty和Micky Mouse來開啟本次課堂,向同學們傳遞了服務創新變形不變本的理念,并結合京都特色介紹了多種服務創新的案例。

原良憲教授的課堂現場

7月30日來自京都大學經營管理學院的關口倫紀教授的第四堂課——《日本的企業文化研究》,關口教授向同學們介紹了日本企業的“家庭”觀念,并指出了該理念與中國、韓國企業的不同,讓訪學團對于不同國家的企業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關口倫紀教授的課堂現場

第五堂課是來自京都大學經營管理大學院的山内裕教授的《日式服務——日本壽司店的服務特征》,用日本壽司店的服務模式來介紹不同的日式服務特征,由顧客在東京壽司店的初次服務體驗,引出了廚師應該适度刁難顧客的全新觀點,介紹了該服務模式的獨特體驗感和背後的文化機制。

山内裕教授的課堂現場

7月31日同學們認真聽取了本次訪學的最後一堂課——創業者分享:《如何走出創業的第一步》。課堂上老師将同學們分為7小組,從發現自身特質到企業模拟,各小組都積極發揮自己的創意,向大家展示了各種精彩的想法。本次互動課堂還讓各組繪制企業海報,模拟投資方和被投資方,讓同學們親身體驗“走出創業第一步”。課程形式活潑有趣,熱烈的課堂氛圍充分激發了同學們對創新創業的熱情,也極大地加深了同學們對企業家精神的認知。

創業實踐課堂上同學們列出自己的個人特質和創業優勢

課堂結束後,就到了各組成員的發表時間,将本次在日本的所見所聞向大家介紹。從分享此行的奇聞趣事,到抒發内心的真情實意,配合大家拍下的圖片與視頻,發表會十分有趣,精彩紛呈。

廣外日語學子發表本次訪學體驗

訪學團在課程之餘,進一步開展了探訪古迹,實地踐學活動。前往京都清水寺、奈良東大寺等曆史古迹,深入了解日本的傳統活動、建築文化和審美特點,通過體驗求禦守、飲音羽泉等環節感知中日文化的緊密聯系與細小差異,在歡樂輕快的氛圍下感受日本文化。此次訪學也就此畫上一個圓滿的句号。

訪學參觀清水寺、東大寺等古迹

本次暑期“廣外·視界行”京都創新“基因”項目讓大家切身感受到了日本的教育模式,拓寬同學們的國際視野,體驗到了中日兩國的文化碰撞與融合。經過此次文化與教育并行的訪學,創新的“基因”已經在訪學團成員們心裡埋下了深深的種子。訪學活動大大推動了廣外與京都大學的教育合作交流,共同書寫了文化交流的篇章,培養了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學子,為推進多元文化融合獻出力量。

圖文:辛暨梅 林郡儀

初審:袁倩倩

複審:程亮

終審:楊曉輝 周秀嬌

上一條:陳多友教授出席2024世界日語教育研究大會
下一條:2024年亞洲校園中日韓三國大學教職工聯席會議在我校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