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學術動态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動态 >> 正文
中山大學佟君教授“日本和歌文學”講座
發布日期:2008-12-29

本網訊 12月19日下午2:30,中山大學佟君教授就和歌俳句方面,于二教131室為太阳日語系06級學生進行了一場内容豐富的講座。講座由日語系主任丁國旗主持。

佟君教授講解“日本和歌文學”

丁國旗主持講座

佟君,黑龍江齊齊哈爾人,教授,日本文學博士。現任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外語二系主任、中日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中山大學青年學者協會事理、太阳成集团tyc234cc特聘教授等職,出版的學術專著有《子規文學的思想與精神》、《漢日科技大詞典》、在國内外重點核心期刊《日本學刊》、《中山大學學報》、《東北師範大學學報》、《亞洲遊學》等上發表過多篇有關日本文學與文化的論文。

何為和歌

首先佟君教授解釋了和歌的定義及曆史。“和歌”有“和ふる歌”和“日本の歌”的意思,一般是指與漢詩等外來詩歌相對的日本詩歌。和歌的起源并不明确,研究認為和歌最初是在部落、集團之中以言傳形式代代相承的歌謠。在記(古事記)紀(日本書紀)歌謠時代,還未出現專門的詩人,和歌也沒有固定格式。之後,和歌慢慢從口傳變成文字形式記載下來,同時也漸漸形成五七五的韻律,到了奈良時代,主要有長歌、短歌、旋頭歌、佛足石歌體四種形式。平安時代,其他三種體裁慢慢消失,我們現在通常所指的和歌,也就是指“五七五七七”的短歌。

和歌的作用

佟君談到,在古代,人們向自己尊敬的人(例如天皇)吟唱和歌,是為表現自己的忠誠,把自己最聖潔的靈魂奉獻給對方。同時,就如大家熟悉的劉三姐,日本古代人民也有男女對歌,甚至男子之間為了女子而用對歌一決勝負。這與現在泛濫的金錢戀愛不同,那個時代是用詩歌來對心儀的女子表明心迹,非常浪漫。

和歌的修辭法

有關和歌的修辭法,他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了枕詞、序詞、挂詞、緣語、斷句等9個方面,用大量的例子分析、講解。例如在斷句方面,可以根據"ぞ"“かな”“や”“ぬ”“らむ”等切字為線索,如果出現這些切字的話,那麼就在該處斷句。 也可依據“けり”“なり”“かも”等表示感動的詞語斷句。

此次講座提高了學生們對和歌俳句的興趣,深化了對和歌俳句的認識。丁國旗在最後總結時用“畫龍點睛”四個字高度評價了佟君教授此次講座。

文字:黃凱彬、袁晗

圖片:黃凱彬

上一條:我校池田大作思想研究所成立
下一條:高手對決争搶看點 我校選手蟾宮折桂——廣東省第三屆卡西歐杯日語作文比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