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學術動态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動态 >> 正文
我校舉辦東方學研究暨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大學生綜合素質大講壇系列講座
發布日期:2017-05-13

 

本網訊  511日下午,題為“東方學研究”暨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大學生綜合素質大講壇系列講座首講在太阳成集团tyc234cc北校區七教110舉辦。本次講座由我校教師發展中心和東方語言文化學院聯合主辦,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東方學研究中心協辦。由我校特聘雲山講座教授、日本阪南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洪詩鴻教授主持,特邀東方學研究中心主任、日語語言文學學科陳多友教授,東方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日語語言文學學科楊曉輝教授,東方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亞非語言文學學科的劉志強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來自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等教學單位和研究機構的師生聆聽了講座。

 

劉志強教授以《古代越韓文化關系鈎沉》為題,以大量史實文獻為證,将自安南姜公輔和新羅崔緻遠為代表的初接觸開始,經曆13世紀的李龍祥事迹、15-18世紀貢使之文墨之交、16-17世紀越朝之間的人員漂流事迹等漫長曆史進程直至今日的越韓兩國文化關系發展向我們娓娓道來。

 

  

劉教授講述《古代越韓文化關系鈎沉》

 

随後,楊曉輝教授以《水俣病、石牟禮道子與日本生态文學》為題,介紹了生态角度的跨學科比較文學研究。近代以來,由于工業與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引起的環境惡化導緻日本爆發了一系列公害問題,其中就包括水俣病。楊教授對石牟禮道子所著的、被評為“日本戰後文學最大傑作”的《苦海淨土》作了精彩評析,引導我們從作者的成長環境背景探究其寫作目的,從方言與話語權力的角度感受作者捍衛淨土和堅守“話語權利”的強烈願望,從意象的建構分析該作品的語言魅力與文學特色,向我們論述了生态文學研究重的大價值與意義。

 

  

楊教授以《苦海淨土》為切入點介紹生态文學

 

最後,陳多友教授以《日本近代文學的現代性角度考察》為題為我們帶來精彩講解。陳教授從社會學和哲學兩個角度分析“現代性”一詞意義,解釋了普遍主工具理性這兩條代表性的現代性特征,總結了日本的“現代性”萌芽和發展的表現,并強調了其現代性兩級折中的傾向。陳教授還以明治初期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等為例,探讨了日本文學的近代性扭曲特點,并指出了日本明治時代文學研究的新路徑。

 

  

陳教授論述近代日本文學的現代性

 

講座最後,同學們踴躍提問,三位教授耐心傾聽并認真嚴謹地作出回答,為他們排疑解惑。楊曉輝教授和劉志強教授給同學們作了深刻的總結寄語:希望同學們廣泛涉獵知識,充實大學生活。最後,講座圓滿結束,現場掌聲熱烈,經久不息。

 

文字:鄧  

圖片:張星宇

編輯:陳碧盈

 

 

附:

主講嘉賓簡介

陳多友,日語語言文學學科教授,博士。東方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文學研究、翻譯研究。

楊曉輝,日語語言文學學科教授,博士。東方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日比較生态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生态視角的跨學科比較文學研究。

劉志強,亞非語言文學學科教授,博士。東方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東南亞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東南亞研究、越韓漢文化比較。


上一條:太阳師生赴日本立命館大學參加2017年暑期“亞洲校園”中日韓聯席集中講義
下一條:我校代表出席中日韓三國合作國際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