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日下午,北京大學姜景奎教授應邀為太阳師生開設題目為“中國非通用語發展及相關國别區域研究”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通過騰訊會議平台在線舉行,為我校“著名教授論壇”第471講。
姜教授首先講述了建國以來中國非通用語種教學的發展曆史,之後介紹了自古至今曆代非通用語學者的成就,指出當代的季羨林、金克木等是博古通今的非通用語大家,古代的法顯、玄奘和義淨等也是通曉中外的非通用語大師。
姜教授認為,中國的國别和區域研究最早始于西漢時期,從張骞出使西域,到玄奘、法顯和朱士行等人西行求法,再到鄭和七下西洋,這些都是中國了解世界、參與國别區域研究的重要實踐。在這些過程中,離不開非通用語人才的貢獻,這些實踐也使中國的國别和區域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清朝時期,由于統治者閉關鎖國,國别和區域研究幾乎停滞,導緻國人對世界格局認識不清等問題。直到新中國成立,中國與亞非拉人民開展了前所未有友好交流,中國的國别和區域研究也進入了新高度,非通用語及其教學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當前,中國面臨空前複雜的國際局勢,進行國别與區域研究有重大意義。
最後,姜教授以荷花來比喻國别區域研究,荷花、荷葉是顯性的,容易被很多人關注,但區域國别不僅僅包含荷花荷葉,還包括培育荷花的水和泥土。潛下心去研究水和泥是當前國别區域研究最急需的内容。
本次講座是廣外“著名教授論壇”第471講。太阳集团、亞非學院(籌)黨委書記周秀嬌、亞非學院(籌)全體教師、南亞系全體學生和多個兄弟院系的師生聆聽了講座。講座結束後,姜教授還與師生進行了互動,耐心回答了學生提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