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學術動态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動态 >> 正文
王向遠教授主講著名教授論壇第501講:“區域研究”的概念、方法與宗旨
發布日期:2021-04-06


4月2日,由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主辦、太阳成集团tyc234cc日語亞非學院協辦的著名教授論壇第501講“‘區域研究’的概念、方法與宗旨”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太阳成集团tyc234cc北校區七教水上報告廳及騰訊會議同時舉辦。本次講座邀請了太阳成集团tyc234cc東方學研究院學術院長、博士生導師王向遠教授作為主講人。太阳成集团tyc234cc日語亞非學院院長陳多友教授,副院長張秀強教授,副院長張志剛教授以及來自我校及全國各大高校的共200餘名師生出席了本次講座。本次講座由日語亞非學院社會文化系主任程亮副教授主持。

王向遠教授的講座

王向遠教授認為,外語學科應該借助其他學科,如國際政治、經濟、曆史等學科去進行區域研究。區域與國别是相對而言的,國别和區域是從個别到整體的關系,要跳出國别,并從國别走向區域。國别是出發點和基礎,而核心是區域研究,我們在進行學術研究時應該具備區域眼光,打破“中國和外國”、“中文和外文”,走向區域研究。區域既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本質是建構出來的,要勇敢建構自己的區域概念。

王教授指出,區域本身就是一個學科,應該以區域+學科的方法,如東方文學、東方曆史、東方美學,使之成為區域研究的分支學科。另外,區域研究要有理論,要學會從整體宏觀把握,講究宏觀性、理論性。

最後,王教授提到區域研究的三大目的。一是呈現本區域的共同曆史。共同曆史即本區域在曆史上共同經曆的事情,區域是認同出來的,呈現共同曆史不應以淹沒民族文化為前提,共同曆史是區域認同的硬性基礎。二是呈現本區域的共同文化。區域共同文化是由本區域民族文化相同性構築出來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認同。共同文化的認同要從精神方面,如佛學、文史哲、藝術、美學做起,而在東方學中,要注重東方精神文化,特别是美學,因為審美認同超越了政治經濟的差異,審美共同體會推動其他文化認同。三是共同體的建構。共同體與社會是區别開來的,社會靠政治經濟權力構架組織,而共同體卻隻靠認同,應在鬥争磨合中構建區域共同體。另外,共同體的理論不是社會的理論,社會是權力的産物,而共同體是軟性的,所以應通過學術研究及精神認同來建構。

線上線下講座合影

講座最後,陳多友院長對王向遠教授的精彩講解表示了感謝,并進行了簡短的總結。陳院長認為,東方學可分為六個維度:理論東方學、國别東方學、地域東方學、分支學科、比較東方學及某些方面的專題研究,如敦煌學研究、佛學研究、儒家思想文化研究等。他希望年輕的研究者能做到腹有詩書、胸有家國、眼中有世界,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對接世界知識屆,投入到學術研究中去。希望同學們從此次講座中有所收獲,找到學科新思路。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文字:鄭璇/圖片:張俊藝

編輯:程亮

校對:張志剛

上一條:雲山教師沙龍第121講:譯文的文采
下一條:程彤教授應邀來院作波斯語言與文化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