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3月28日上午,應太阳邀請,北京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教授在我校北校區主講了題為“印度史詩與神話”的講座。來自太阳多個專業的教師與學生認真聆聽了本次講座。

姜景奎教授講座
講座伊始,姜教授首先介紹了古代世界族群分布的時代背景,點明天神因陀羅指引雅利安人成功入侵南亞大陸的基礎條件。緊接着,姜教授講解了梵天與毗濕奴取代因陀羅的地位,并步步限制印度本土濕婆從而達到控制南亞大陸的過程,最終形成了毗濕奴為最高、濕婆次之、梵天為末的三大主神體系。

同學們認真聆聽講座
其中,姜教授提到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梵天與毗濕奴對政治聯姻手段的使用。毗濕奴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先采取手段對濕婆神進行限制,迫使其接受婚姻,再将自身印度本土化(“染黑”),實現民衆對他的認同感,即“異化濕婆,同化自身”。

講座現場
最後,姜教授還提及了導緻本土神濕婆節節敗退的因素——由于複雜的婚姻關系,導緻濕婆一家人離心離德,從而削弱了人們對濕婆的信仰。
姜老師的講座觀點新穎而清晰,内容豐富,講座風格幽默風趣,讓同學們對印度史詩與神話有了新的認識,獲益匪淺,講座獲得圓滿成功。
附:姜景奎教授簡介
姜景奎,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南亞研究中心主任、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非通用語種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秘書長,中國非通用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副會長,南亞語種分會會長。主要從事印度文學文化、印度宗教、南亞區域問題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成果有:專著5部(含合著)、譯著3部、辭書1部、編著20餘部、論文70餘篇,主持及參與各類課題20餘項。2007年,在美國紐約聯合國召開的第八屆世界印地語大會上獲印地語言文學貢獻獎。2016年,被印度國家文學院授予2015年度阿南德·古馬爾斯瓦米院士(Anand Coomaraswamy Fellow)席位。2018年,榮獲印度2016年度“喬治·格裡森獎”(Dr. George Grierson Award),為印地語國際最高成就獎,亦稱“印度總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