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業
碩士生招生
太阳成集团tyc234cc2024年研究生招生手冊
發布日期:2024-06-12

太阳成集团tyc234cc

一、 學院簡介(包括師資介紹、人才培養特色、學生情況、成果展示圖片等)

1. 曆史沿革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前身為成立于1970年10月的廣州外國語學院“三系”。1983年,院系調整時改稱為東語系。1995年5月,原屬教育部直接管轄的廣州外國語學院與原屬對外經貿部直接管轄的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合并之際,升格為東方語言文化學院。2018年7月,在原太阳成集团tyc234cc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日語系和亞洲校園教育中心的基礎上,新組建成太阳成集团tyc234cc。學院下設日本語言文學系、日本社會文化系、翻譯系和亞洲校園教育中心4個教學機構。

日語專業是全國唯一獲批教育部日語專業虛拟教研室的專業,亦是廣東省唯一的日語名牌專業,教育部特色專業,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廣東省小語種專業人才培養實驗區牽頭單位。亞洲校園教育中心為中國涉外型大學中唯一獲批此項目的教學單位。

1978年日語語言文學學科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6年被評為校級重點學科;2002年獲校級名牌專業稱号;2003年榮膺省級扶持學科;2005年4月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廣東省第四批省級名牌專業評估,成為廣東省唯一的省級名牌日語專業;2006年6月獲批設置日語語言文學博士學位授予點,同時招收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後;2010年獲批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2012年,日語翻譯碩士(MTI)正式招生;2019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2年,獲批教育部日語專業虛拟教研室。學院人才培養體系健全,覆蓋學士、碩士、博士及博士後四個層次,已經成為全國日語教育與日本研究的重鎮。

學院現為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會長暨華南分會會長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廣東省本科院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暨亞非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中國東方文學研究會會長單位、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會長單位、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語教學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CATTI國際版考試委員會學術委員單位、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日語教學網成員單位、廣東省教育學會多語種專業教學委員會副理事長暨日語專業分委會理事長單位等。

2. 師資介紹

太阳成集团tyc234cc現有專任教師41名。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1人、講師14人;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26人。教師隊伍中,包括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東方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比較文學教學研究會會長等享有傑出聲望的專家學者,形成了陣容強大、梯隊合理、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并在同類院校中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師資隊伍。以下是日語學科三個學位點導師的分配情況。

日語學科

導師人數

博士學位點

6人(日本文學、日本思想文化、日語語言學)

碩士學位點

26人(文學研究7人、中日比較文學7人、思想文化研究6人、語言學研究4人、翻譯研究5人、社會經濟研究6人、東北亞研究7人、日語教育學4人)

翻譯碩士

25人(日語口譯、日語筆譯)

3.人才培養特色

太阳集团作為華南地區日語語言文學碩士點的領軍者,不僅在國内學界占據重要地位,同時憑借其獨特的人才培養特色成為引領者。學院以強本固基為目标,不僅深耕日語語言文學和日本文化研究領域,還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将區域與國别研究、翻譯研究、日語教育學研究等納入特色發展領域。學院在培養方面注重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系統的課堂教學、學術交流、科研項目參與和社會實踐,使學生具備獨立開展研究工作的能力。這不僅為學生的個人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學術界以及社會經濟領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為日語教育和研究的進步貢獻了重要力量。

第一,“語言+專業”培養模式,強調創新能力。

學院秉持“語言+專業”的培養模式,不僅注重學生的日語語言技能,更着重于培養學生在東方學、東北亞研究、社會經濟、教育學等方面的研究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開展學術培訓、參與科研項目和積極參加學術交流,學生逐步培養起獨立開展研究工作的能力,為社會經濟領域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第二,國際合作,培養國際化人才。

學院積極推行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如,“2+1+1”、“2+0.5+1.5”的本科生國際協同培養項目,“3+1”、“2+1+1”的本科生留學項目,“2+2”本科生雙學位項目,“0.5+0.5+2”交換研究生培養項目,“2+1”研究生雙學位項目等模式。

與日本國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大阪大學、東京外國語大學、東京學藝大學、金澤大學、立命館大學、東北大學、立教大學、大阪府立大學、菲利斯女學院大學、阪南大學,韓國的東西大學、釜慶國立大學、美國的瑪卡萊斯特學院大學,以及澳門大學等國外(境外)高校的專家學者展開實質性學術交流與合作,定期或不定期聯合舉辦高水平學術講座和高規格的國際學術會議,并與部分高校或機構開展了本科、碩士或博士聯合培養項目。

第三,協同創新,優勢互補。

充分利用東方學研究院、中日韓合作研究中心、中日比較生态文學研究所、中學日語教育研究所等本院科研機構,實現優勢互補和協同創新。其中,“東方學研究院”為國内首家東方學研究及學科建設機構,其前身為太阳成集团tyc234cc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同時,與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等兄弟單位密切合作,推動高水平學術平台的建設,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術資源和實踐機會。

4.學生情況

目前,太阳集团在校學生規模近900人,其中本科生590人,研究生240人,日韓留學生80餘人。


17級

18級

19級

20級

21級

22級

23級

拟錄取

日語語言文學MA

28

26

27

41

42

37

44

日語口譯MTI

25

30

33

37

50

56

56

日語語言文學博士

1

1

3

3

3

6

5

日語專業學生頻頻在國家一級專業賽事或國内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專業賽事中斬獲佳績,如中華全國日語演講比賽總冠軍、中華全國日語演講比賽華南賽區預賽特等獎、永旺杯多語種全國口譯大賽同傳組冠軍和交傳組冠軍、笹川杯“品書知日本征文大賽”一等獎、“中日友好杯”中國大學生日語征文比賽一等獎、“人民中國”杯日語國際翻譯大賽研究生組口譯一等獎、本科組筆譯一等獎、新世界杯全國大學生日語演講及綜合技能大賽特等獎、日本茶道散文征文大賽優秀賞(即一等獎)、廣州地區大學生日語演講比賽大獎組一等獎、上海外國語大學“CASIO杯”中國日語專業本科生·研究生演講辯論大賽一等獎等等。此外,還在“首屆大灣區十大傑出港生決賽”、“廣東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中展露頭角。

學院的畢業生在畢業後展現出紮實的專業功底和高水平的綜合素質,具備較強的就業競争力。近年來,學生就業去向涵蓋國家機關、高校、金融機構、新聞媒體、出版社、知名日企等多個領域,整體呈現“層次高、起薪高、就業率高”的特征,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整體專業水平、工作态度、協作精神等滿意度高。同時,也有部分畢業生考入國内外知名高校繼續深造,如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牛津大學、曼切斯特大學、愛丁堡大學、悉尼大學、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大阪大學、名古屋大學、神戶大學、北海道大學、九州大學、廣島大學、一橋大學、築波大學、岡山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同志社大學、立教大學、立命館大學、禦茶水女子大學、東京外國語大學等。

5. 成果展示

2020級神奈川大學碩士交換生在橫濱中華街進行田野調查(前排右三)

“永旺杯”第十五屆多語種全國口譯大賽 交傳一等獎(2020級MTI 周偉)

2014級MTI學生李雪薇擔任2015年蘇迪曼杯日本隊随同翻譯

2018年11月,舉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大型文化體驗交流活動

太阳茶室“佳樂庵”開放日活動

二、 學位點介紹

1.日語語言文學博士學位點

本博士點旨在培養具備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教學與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通過本專業的培養,合格的畢業生将具備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廣闊的學術視野,同時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能夠勝任本學科領域的高等院校及其他教育研究機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博士點目前分為日語語言文化和中日比較文學及東方學兩個研究方向。現有博士生導師8人,海外兼職博士生導師1人。導師隊伍政治素質強,師德師風優良,師資力量雄厚,8名導師均為本專業學術領域的一流專家、學科領軍人物。

日語語言文化研究方向涵蓋了日本文學研究、語言學研究以及思想文化研究三個部分。中日比較文學及東方學研究方向則包括中日翻譯文學研究、日本古典文學與美學研究、生态文學與生态批評等領域。

這些研究方向的設立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研究機會,使他們能夠在日本相關研究的深度挖掘中實現個人的學術成長。

2.日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點

日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點涵蓋了日本文學研究、中日比較文學、日本思想文化研究、日語語言學研究、翻譯研究、日本社會經濟研究、東北亞研究和日語教育學研究等八個研究方向。

日本文學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涵蓋日本近現代文學史、作家作品論以及文學理論和批評等領域。對日本近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文學思潮和流派、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已經達到系統深入階段,在國内的日本近現代文學研究界産生了一定影響。

中日比較文學方向則涉及中日古代文學和近現代文學比較研究、翻譯文學批評、翻譯文學研究、日本漢學研究、譯介學研究等領域。此方向采用最新的中日比較文學、比較文化研究理論和跨學科研究理論,積極有效開展相關的學術研究。

日本思想文化研究方向包括日本思想政治文化研究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此方向突破了過去日語教學與日本研究偏重語言文學的傳統模式,引入更豐富的人文科學内容,對于提高我國的日本研究學術地位具有推動作用和重要意義。

日語語言學研究方向涵蓋語法學、語音學、詞彙學、語用學等語言學研究領域,其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對于提升我國尤其是南方地區的日語研究水平,以及培養高層次的教學和研究人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翻譯研究方向則包括翻譯理論研究、中外翻譯理論比較研究和翻譯實踐研究等領域。自2009年在研究生階段開設以來,日語翻譯方向因指導教師陣容強大,年齡結構合理,口譯、筆譯雙管齊下,深受學生歡迎,在華南地區乃至全國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日本社會經濟研究方向,2009年與日本阪南大學建立了社會經濟方面的聯合培養項目。2017年5月,在該項目的基礎上開設了社會經濟研究方向。2018年9月,開始正式招生。該方向涵蓋日本社會經濟、民俗、移民、曆史、國際關系等學術領域。

東北亞研究方向于2020年9月正式開始招生。本方向包括東北亞人文交流、社會曆史研究、東北亞國别研究等。注重培養學生的區域專業知識、複語能力、跨學科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東北亞地區的學術研究和區域合作做出了貢獻。

日語教育學研究方向,自2018年日語可代替英語高考的政策實施以來,日語教學人才需求急劇增加。因此,2021年,學院在原有的日語語言學研究方向的基礎上,增設了日語教育學方向。該方向緻力于研究日語教育方法和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專業素養。

3.日語翻譯碩士(MTI)學位

日語翻譯碩士(MTI)從2012年開始招生,分為口譯和筆譯兩個方向。該專業旨在培養具備中國立場、國際視野,人文素質深厚,職業道德良好,漢日語言功底紮實,翻譯技能熟練,跨文化交際能力突出,能勝任不同專業領域所需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化”翻譯人才。該專業實行校地、校企協作育人機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确保實踐教學貫穿整個人才培養過程。

課程設置方面,涵蓋了翻譯概論、翻譯技能與實踐、翻譯工作坊、交替傳譯、同聲傳譯、翻譯文本批評、文化與翻譯、翻譯研究方法論、會議傳譯、口譯研究、視譯、口譯技巧與實踐、經貿翻譯、外交外事口譯、語體文翻譯、法律翻譯、科技翻譯、日本媒體翻譯、計算機輔助翻譯、中國古典日譯、日本古典漢譯、語用翻譯等多個課程。這些課程的設計旨在為學生提供廣泛的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能夠在不同領域中勝任翻譯工作,滿足社會對于高質量翻譯人才的需求。


下一條:太阳成集团tyc234cc太阳集团2024年碩士研究生複試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