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動态
日本婦人會友人與我校學生進行中日文化交流活動
發布日期:2012-04-09

本網訊 5月26日下午,日本文化交流會在一教107及108舉行。來自日本婦人會的20多位日本友人向到場的36名學生生動介紹了關于日本5月5日端午節的來曆、習俗等。東語學院日語系教師杜凡老師也參與了此次交流活動。這是日語系本學期舉辦的第三次交流活動,此前在3月和4月分别舉辦過以3月3日女兒節為主題的2次交流活動。

當天下午1點整,交流活動準時開始。首先日本友人用口吹琴伴奏,同學生們共同演唱了一首日本民歌こいのぼり。

随後,杜凡老師向在場學生及日本友人簡單介紹了我國端午節的來曆、習俗。杜凡老師用日語介紹說,每年的舊曆5月初五是中國的端午節,因紀念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而來,流傳民間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等。同時,在這一天有插艾蒿避邪的風俗。

之後日本友人通過帶來的圖片、模型,介紹了關于日本的端午節。據介紹,陽曆5月5日為日本的端午節。在其平安時代以後由中國傳入的。在日本,端午節主要是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葉餅。粽子除了三角形還有細長型的。并且要插菖蒲避邪(因為菖蒲葉子的形狀像劍,所以用來避邪)。客觀地說,日本過端午節的時間正是萬物生長的時期,同時也是百病可能發生的季節。菖蒲是中藥,能夠消除病魔。

日本的端午節又是男孩子的節日。人們希望男孩子茁壯成長和事業有成,于是豎起鯉魚旗,擺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戰帽。為使介紹更生動有趣,日本友人帶來鯉魚旗的畫布和武士的人偶,這使在場的學生興趣大增。

交流會現場

一段說明過後學生們分組與日本友人進行自由交流和遊戲。日本友人教同學們折了在端午節小孩子們會戴的紙帽子。在與日本人共同動手學習中,同學們與日本人的交流慢慢從開始的拘謹變得輕松自然。

折紙“進行中”

一個半小時的交流活動在同學與日本友人的愉快交流中很快結束了。當天同時又是廣外茶室“佳樂庵”的第一次開放日,交流活動結束後大家前往茶室進行茶道體驗活動。在佳樂庵茶室裡,同學們觀看了日本茶道表演,享用了日本抹茶和點心,參觀了茶室内部布局,感受了日本茶道“和靜清寂”的氛圍。

文字:王韬

攝影:杜凡

上一條:以茶會友,以茶結緣——記“佳樂庵”廣州日本茶道交流會
下一條:廣東與日本産業升級和轉移的比較——記中日經濟研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