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學生活動
首頁 >> 學生工作 >> 學生活動 >> 正文
不能忘記我們為什麼出發 ——專訪太阳集团、亞非學院(籌)優秀教師劉勁聰
發布日期:2018-12-07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習近平

在今年的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活動中,我們采訪了太阳集团、亞非學院(籌)日語系劉勁聰教授,通過與他的交流,一位愛國敬業、勤勤懇懇投身一線教學工作的、敢于創新、不斷提升的優秀教師形象展示在我們面前。

結緣廣外 傳道授業

被問到為什麼選擇了老師這個職業時,劉勁聰老師講了他和教師這個行業結緣的契機。

老師在日本修習的是經濟方向的本科和碩士,因為大三曾經兼職過家教,發現自己其實很喜歡教師這個行業,因此畢業之後選擇在日本教育相關的機構工作。再後來,由于鄉愁的召喚,老師回到了自己的出身地——廣州,并計劃将所學知識運用起來,從事與日語教學和經濟貿易方面的工作。而廣州的高校中,同時擁有日語和外貿兩張王牌的非廣外莫屬,因此,劉勁聰老師選擇到廣外日語系擔任教師。這也是老師與廣外冥冥中注定的緣分吧。

而在日語系學生們的眼中,劉勁聰老師不僅是一位學識淵博、細心負責又風趣的老師,還是“日語系男神”,堪稱日語系的顔值擔當。一位學生回憶,他有一次去找老師領教材時,發現老師正在辦公室邊吃外賣邊等學生們,“就為了讓我們能快點拿到教材”,這個細節讓他更加佩服老師對學生的深切關懷。

劉勁聰老師接受采訪

實踐創新 勇辟蹊徑

在教學研究方面,劉勁聰老師善于發現問題,深度思考,并通過調查研究,用實際行動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提起雲山四季,日語系的同學大概都知道這是日語系的刊物,由系老師指導、學生運營和管理的學院創新教學實踐基地,但是很少有人會知道雲山四季創建的故事。2009年劉勁聰老師擔任日語系副主任時,注意到學生比較難找到和日語專業相關又符合水平的實習。 “我覺得學生學習除了書本的知識以外,到外面的企業和機構學習社會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他與系主任丁國旗老師一起決定創建一個全真模拟日本出版社的運營模式的創業基地,雲山四季由此應運而生。雲山四季的寫作、編輯、開會全部用日語,吸納了大一到研三的學生,不僅提高學生的日語能力,還為學生了提供寶貴的實習和鍛煉機會,為進入社會積累經驗。

而雲山四季的建立,僅僅是老師教學改革成果中的一小部分。2002年剛到廣外任職時,劉勁聰老師作為第一位擔任日本經濟和經營課程的中國教師開設了相關課程。擔任高年級教研室主任之後不久,劉老師創新性地提出建立畢業論文管理系統并實施運行,在提高了導師的工作效率的同時也使學生得到了更充分和及時的指導,更有利于學院對畢業論文的管理。2008年,劉老師參與日語系教學改革——将當時的日語語言文化專業細分為經濟、翻譯、語言文學三個方向,包括了教學大綱編寫、課程設置和分類等工作。随後又參與了廣外的一大招牌——亞洲校園的申報工作。包括詳細的課程設置和日常的運營管理,都離不開老師的智慧和辛勤付出。這些例子,哪一個不是老師實踐創新能力的印證呢?

雖然老師在講到他曾經的教學改革成果時都是雲淡風輕的語氣,但是我們可以想見,在沒有先例,沒有前輩的經驗積累,沒有指導和幫助的情況下完成這些創新性的挑戰,其困難程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概括的。大概老師自己已經将這種挑戰看成了教研工作上的常态吧,所以每次遇到都會用平常的心态和認真較勁的态度去解決。

抓住機遇 緻力推動

關于“中日文化交流節”的從提出到籌備再到收官的整個過程,劉勁聰老師向我們娓娓道來。今年作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他認為在中日關系友好的大環境下,應該抓住時機,積極籌辦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為主題的文化交流節。

劉勁聰老師表示,7月初有想法,之後跟陳多友院長以及太阳日語外教商量,得到了他們的同意及支持。随後今年暑假期間,已經拟定了初步的方案,開學之後便開始做各種準備工作。而在準備過程中,遇到的比較大的困難之一就是布團大鼓——把這個很有日本傳統文化儀式感的表演引進到國内,在全國來說,我們學校是第一次,所以最大的困難便是從日本運入國内的運費以及通關所需。關于這個問題,到10月中下旬都還沒解決。最終結果是,在國内買材料,請日本人來做這個布團大鼓。對于此次中日文化交流節,劉老師說道,最為關鍵的就是,文化節的圓滿落幕離不開國家和學院的支持以及所有師生以及所有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

參加中日文化節的劉勁聰老師(後為布團大鼓)

文化傳播 中日橋梁

關于愛國主義教育,劉勁聰老師認為,其實愛國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他說,以前在日本留學的個人的小插曲以及各種經曆,使他認為出了國以後會更懂得愛國,隻有祖國才是我們的依靠,隻有祖國強大穩定了,我們才有強大的後盾和精神力量的支撐。在教學的時候,劉老師經常在學生面前強調,我們學日語的乃至學語言的,除了學語言以外,更要學文化,除了學習對象國的文化,更要把我們的文化傳揚出去。被老師教過的師兄師姐說,老師曾經在口語課布置的一項任務是用presentation的方式向日本人介紹中國的世界遺産名錄,學習如何傳播我們的民族文化,由此,我們看到了老師在潛心中堅守着的民族情懷。

老師也表示,學習語言背後的行為形式以及價值觀,并學會用日語把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給日本人也是我們語言學習者的學習重點。這是作為一個文化的傳播者、中日友好交流的橋梁義不容辭的責任所在。

對日語本科生的寄語及建議

對太阳學生,劉老師認為,在各個方面都非常優秀,不僅知識面很廣,學習能力也很強,特别是懂得借助使用網絡去學習更多的知識。當然他希望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從不同方面學習日本的文化,從而使視野更為開闊,學會多找一些書來看看,并且多“跑一跑”,不要老待在宿舍,不要老待在校園,要積極到校園外的世界去看看,從而學到一些校園内學不到的知識及技能。還要提高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識地參加研讨式的學習活動,提高思辨能力。

教師簡介:

劉勁聰,太阳集团、亞非學院(籌)日語系教授,1993年3月畢業于日本國立福島大學經濟學部,1996年3月獲得日本國立福島大學大學院經濟研究科碩士學位;1996年4月至2002年3月就職于東京法思株式會社,擔任國際事業本部主任;2002年7月回國任教于太阳成集团tyc234cc東語學院日語系,其間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擔任日語系高年級教研室主任,2007年5月至2011年4月擔任日語系副主任,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擔任東語學院研究生辦公室主任。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擔任日本神戶女學院大學綜合文化科客座研究員。

文字:黃 暢

徐偉塔

上一條:【學霸說】努力可能會說謊,但不會白費——專訪校長獎章獲得者、2015級學生喻敏政
下一條:中日文化交流節文藝晚會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