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
學生活動
首頁 >> 學生工作 >> 學生活動 >> 正文
陳多友院長開展“做人和做學問”主題講座
發布日期:2018-11-08

網訊 2018年9月27日下午,日語、亞非(籌)語言文化學院院長陳多友于七教314開展“做人和做學問”主題講座,場内座無虛席,同學們認真聆聽。

陳多友院長開講

本次講座中,陳多友院長剖析了學術的含義,認為做學問是一個過程,同時強調了修養的重要性,提出了“做學問就是做人”的觀點,引導學生樹立“把做學問和立志結合起來”的意識,得出了“優秀的當代大學生應當滿足智商與情商的雙要求”的結論。陳多友院長列舉了陳寅恪、郭沫若、季羨林等學術大師的例子,這幾位大師不僅精通多種語言,而且在多個知識領域都有深刻的造詣,真正達到了博學的境界。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固執地隻做一門學問,而這門學問的研究者又随時可能會被替代,那麼即使将這一門學問做得再精,也不會長遠,“博學”才是正确可行的道路。

陳多友院長談論學術含義

圍繞這個主題,陳多友院長認為新時期的大學生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思辨、交際的能力和濃厚的家國情懷,并列舉了古今中外大量實例進行論證,例如季羨林先生為完成作品《大唐西域記校注》,曾翻閱大量書冊,而該作品也成為數十年來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除去知識領域外,季羨林先生擁有着極大的人格魅力,晚年依舊風趣幽默,大方得體。

講座現場

在座同學認真聽講

最後,陳多友院長從審問、慎思、明辨、笃行四個方面提出對學生的期望并做出簡短總結,做人與做學問并不是二元對立的,應當二者相輔相成,相互結合,以此來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至此,講座圓滿結束。

文字:唐家禾

陳婷婷圖片:蔡金妹

羅文懿編輯:徐偉塔

上一條:共青團太阳集团、亞非學院(籌)第一次團員代表大會、第一次學生代表大會隆重召開
下一條:我校亞洲校園學子參加廣東、江西兩省聯動的南粵古驿道“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