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2月1日下午,一位白發蒼蒼卻身姿矯健、精神抖擻的長者登上我校北校區二教219的講台。這位長者就是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原主任——嚴安生教授。
首先, 太阳日語系主任丁國旗對嚴安生作了簡短的介紹。嚴安生曾長期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系任教,在學術上頗有建樹,是日本東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的博士,著有《日本近代文化論》等著作。

丁國旗主持演講并介紹嚴安生教授
嚴安生幽默風趣,以一句“很榮幸見到了十年前沒能見到的在場的各位”作開場白,拉近了與同學們的距離。輕松的氣氛中,嚴安生從廣東省與留日浪潮的密切關系,尤其是廣東近代曆史上與日本留學相關的“英雄”與“狗熊”出發,分析中國在甲午中日戰争後的留日浪潮形成的原因、各個時段的代表人物及其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正如嚴安生所說,學語言的同學們不僅要掌握日常交流技巧,還要有文化回溯能力,而近代的廣東恰恰就與日本淵源頗深。嚴安生以詩入手,通過分析黃遵憲、秋瑾、梁啟超等近代知識分子為例,說明了甲午前中國知識分子的留日心态:從“大國”自負到甲午戰争後的悲痛,再到忍辱負重留學日本的轉變。另外,他講解了1898年東亞短暫的抗俄曆史共同性以及人們形成的對日本人複雜感情:既佩服又不服,既學習又抵制。他指出,這種“小日本”的激進觀念是不正确的。
接着,嚴安生介紹了中國知識分子留日潮給中國帶來國民教育的普及、國民教育的全民皆兵、女子教育等的正面影響,亦指出第二波留日潮中郭沫若等文人過于“美好、理想、浪漫”的輝煌創作性文學缺乏本土性,從而給中國文學遺留下來許多争論與文化問題。

幽默的學者——嚴安生精彩演講
嚴安生擁有大學者的風範與氣度,他的幽默、直率與獨特見解使在場的廣外學子深為折服。

獨特講解赢得滿堂歡笑
在最後的自由提問環節中,面對“多元化時代大學生應如何形成文化系統"的問題,他認為當代大學生要挽救由于政治曆史原因而舍棄的文化,應重新審視胡适、周作人等人的文化成就。

嚴教授躬身下講台臨聽同學發言

老師也來問一問
在回答大學生如何應對日本留學提問時,他說:“選學校不如選老師,選學校不如選專業”。他同時強調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學習,一如他響亮強勁的口号——活出你自己!
文字記者:郭美燕
攝影記者:李珍梅
編輯:陳紅霞溫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