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5月18日上午,兵庫縣立大學經濟學部教授、博士課程導師陳來幸在七教213舉行了題為“日本華僑社會的特征與最近的變化”的講座。太阳院長陳多友、太阳副教授楊晔出席了此次講座。此外,太阳經濟、文化方向的三年級日語學子共100多人參加了此次講座。
講座開始之前,太阳院長陳多友代表太阳向陳教授贈送紀念品,以表感謝。

贈送禮物
本次講座主要圍繞日本的國籍法問題、在日老華僑的特征、居留日本的外國人曆史階段問題、最近40年來日本華僑社會的新變化這四個方面展開。陳教授還結合自身經曆,向大家講述了她的家族三代在日從商的故事,讓大家對日本華僑社會現狀有了更深的了解。
就日本的國籍法問題方面,陳教授強調日本國籍法在1985年前後進行的重大改革。原本日本隻有父方是日本國籍的跨國孩子才有獲得日本國籍的資格,但現在父母雙方任一為日本國籍的跨國孩子都可以依法獲得日本國籍。她意味深長地說道,這一改革給日本的華僑社會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加快了日本華僑融入日本社會文化的腳步。
關于“在日老華僑的特征”,陳教授認為主要有三點,即為多元的出生地構造、戰後30年台灣出生為主導、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同化。其中,多元的出生地構造這一方面,她以廣東邦、福建邦、三江邦(江蘇、浙江、江西)為例,深入淺出地将複雜的學術概念具體化、簡單化、趣味化,在場的師生們都聽得津津有味。

主講人陳來幸
緊接着,陳教授深度解說了居留日本的外國人曆史階段問題。她大緻将其劃分為三個時期,在日朝鮮人和台灣人獲得永住日本的資格時期、近世長崎港口貿易開始以來的租借地時期、引進外國廉價勞動力政策的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等三個時期。其中,她饒有趣味地介紹了清末的中國人到日本必帶的三把刀,分别是剪頭發的剪刀,裁衣服的裁刀,防身的菜刀。
最後,圍繞“最近40年來日本華僑社會的新變化”這一點,陳教授用一張張生動形象的照片展現了日本唐人街如橫濱中華街、神戶南京街等的風俗人情。陳教授還重點分析了華僑學校中,日本人學生激增的現象。
盛逢炎夏,講座過程中,陳教授雖汗流浃背,但依然熱情澎湃,感染了在場的學生和老師。最後,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講座圓滿結束。

現場觀衆認真聆聽
文字:邝英華
圖片:張琬瑩
編輯:吳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