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學術動态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動态 >> 正文
對話讀賣新聞:一線記者講述日本報社實況——記讀賣新聞廣州支局局長槙野健講座
發布日期:2012-06-07

本網訊 5月10日下午,日本著名記者、現任讀賣新聞廣州支局局長槙野健作客太阳,結合自身多年記者生涯經驗為日語系的學子們詳細介紹了日本報社的情況與日本記者真實的工作生活。此次講座在四教424教室舉行,來自《雲山四季》的記者們以及日語系的其他學子聆聽了此次講座。

太阳副院長丁國旗,研究生辦公室主任劉勁聰,《雲山四季》指導老師淺井治、淺井康子、渡辺直子、坂口周以及日語系老師楊晔也出席了本次講座。

淺井治老師介紹主講人背景

講座伊始,槙野健首先用中文向東語學院的師生們表達謝意。其後,他結合自身記者生涯,分三個方面介紹了讀賣新聞、日本報社以及日本記者的實際情況。

讀賣新聞廣州支局局長槙野健

讀賣新聞——日本第一大報

槙野健介紹道,日本讀賣新聞可以說是與明治維新一起誕生,它于1874年創立,是日本國内最古老的報紙之一,目前總發行量超過兩千萬份,曾入載世界吉尼斯紀錄。目前有國内采訪點340個,國外采訪點28個。

講座伊始

他進一步介紹,讀賣新聞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備的部門體系,除了各專題報道部門,還創辦了一份面向兒童的周刊和一份英文報紙。同時,讀賣新聞也注重回饋社會,通過為學生舉辦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幫助促進教育領域的發展。

日本報社——讀者支撐報社經濟

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給許多報社造成了緻命的打擊,歐洲不少的報社都在這場沖擊中倒閉,但日本報業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槙野健介紹說,這是由于歐洲和日本報社的收入構成有明顯差異。

歐洲報紙收入中的七至八成都來源于廣告收入,一旦廣告商大量撤出就會給報社帶來緻命的打擊。而日本的報社收入隻有兩成來自廣告,另外兩成來自報社的實業收入,餘下的六成都是來源于報紙的銷售額。換句話說,報紙的讀者才是決定報社存亡的關鍵。

槙野健指出,日本報紙普遍注重新聞事實,真實而不誇大,因此深受讀者的信賴。讀者數量穩定使得日本報社在08年經濟危機中依然穩健發展。

其後,槙野健又詳細介紹了日本報紙的一些基本情況。日本報紙按發行範圍可分為全國性報紙和地方報紙。讀賣新聞同時發行早報和晚報,并嚴格遵守報紙配送時間,為了使報紙在規定時間内到達讀者手中,還會根據天氣狀況、道路狀況等随時調整開始配送的時間,深受讀者信賴。

日本記者——從5年的地方鍛煉開始

槙野健介紹,日本的大學極少有設置媒體專業的,許多記者都是經濟、法律等其他專業出身,他們進入報社後一般都要先到地方的分局呆5年左右,跟着前輩一步一步紮實學習,進行刻苦的修煉。

槙野健與其助手梁瑞芳(廣外03屆畢業生)

五年鍛煉的第一年,記者們一般會被派去采訪警察。槙野健介紹了自己年輕時在石川縣金澤市每天早晚到警察家門口等候取材的經曆。冬天的金澤市常常下雪,為了避免被附近的居民抱怨,記者們隻好關掉汽車的引擎,在沒有暖氣的車裡打着哆嗦等到半夜。“現在想起來真是冷啊。”他這樣說道。正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面對着最艱難的采訪對象,記者的意志和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有了五年的地方經驗之後,記者們會根據意願選擇自己的報道方向和部門,比如社會部、國際部、經濟部等等。

常年站在新聞報道第一線的槙野健對日本報社和記者的真實生活的介紹引起了在場同學的極大興趣。在随後的提問環節中,許多同學從切身情況出發,就被采訪拒絕時該如何做、中國人在日本報社中的工作情況等提問。

講座結束後,太阳副院長丁國旗向槙野健贈送紀念品并合影留念。不少意猶未盡的同學也在講座後留下來繼續與槙野健先生進行交流。

丁國旗向槙野健贈送紀念品

文字:郭美燕

攝影:雲山四季

編輯:江碧兒

上一條:高山仰止——中日同傳泰鬥塚本慶一談同傳人才培養模式
下一條:深度觀察日本華僑社會——記陳來幸教授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