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012年12月13日下午及14日上午,東語學院邀請東北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林岚教授在七教213舉行了題為“《伊勢物語》的魅力”、“《平家物語》中的女性”的講座。講座由日語系主任張秀強主持,東語學院以及中文學院的師生共同參與了這兩次講座。

林岚教授
林岚教授指出物語的解讀應該首先讓學生去讀原著,教師授課首先是為了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讓大家喜歡上古典文學。
第一場講座開始,林岚教授以為人熟知的《源氏物語》開場,指出《源》深受更早期的《竹取物語》與《伊勢物語》影響,承襲了前者的浪漫主義和後者的“和歌中心”這一形态特征。《源》中每一位女性的名字皆來自最後的和歌,這發源于《伊勢物語》中每段小故事均以和歌作結,不論後續情節隻論當時心情這一創作形式。
接下來,林岚教授選取了七個對後世文學作品影響深遠的章節,逐一進行幽默風趣的解析。「月やあらぬ」體現了帶有缺陷、遺憾及回憶性質的日本美學,「芥川」則揭示了文學的起源是無倫理,文學的最原始形态是人類戰勝不了自然力量而産生的敬畏萬物之心。以「たけくらべ」是直譯為“比高低”還是意譯為“青梅竹馬”為引子,兩小無猜又含蓄羞澀的和歌之美感染了大家。同時這個故事也構成了《源》中紫之上的故事原形。「梓弓」體現了《伊勢物語》中喜歡将主人公推至兩難境地的特征,同時“梓弓”也成為擅弓箭男子的代名詞,在《源》中也有所體現。借「花橘」的故事,林岚教授向大家介紹了“袖”這一符号具有表達男女親近關系的象征作用,并援引《好色一代男》中的故事為佐證。「つくも髪」中,老年女子與神聖男子的交往暗喻了巫女與神的關系,即使失去生育這一女性特征,女子依然有着追求美好戀情之心。「狩の使」則截然不同于之前的純潔戀愛,偏偏要在神的面前玷污神聖。人的感情,特别是熱烈的戀情就是神也無法阻止。

在場觀衆認真聆聽
第二場講座中,林岚教授也選取了「祇王」「小督」「ともえ」「小宰相」「橫笛」「千手」這六位《平家物語》中代表性的女性逐一講解。祇王和小督的故事不僅表現着命運無常,也反映了女性,不論是歌唱舞蹈者還是貴族女兒,命運都被權力者輕易左右。小督留下的《想夫戀》謠曲更流傳後世,影響較深。ともえ和小宰相則不依附于世俗對女性的一般觀念,自己決定棄馬求生而去或與丈夫同蓮托生,此生再見最後一面。橫笛為報齋藤滝口的一片真情,甘願棄世出家,齋藤滝口卻為抑制心中情愫,跑入女子不得入内的高野山。千手與重衡隻是一夜之緣,卻達到了她藝術人生的最高峰。為了不被任何記憶沖淡,她再不與任何人琴瑟歌舞。這也體現了《平家物語》中獨具特色的女性自我選擇的意志。

林岚教授深度解讀
林岚教授以平實易懂的語言像講故事一般講解晦澀的日語古文經典,為學生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經典解讀方式。期間多次引笑全場,真正達到了“講課是為了讓大家喜歡上古典文學”的目的。同時引經據典,既有時代悠遠的《三河物語》、《大和物語》,又有近代電影《早春》及現代動漫《夏目友人帳》,讓學生對她深厚的學識敬歎不已。講座結束後,在場學生和老師不限于《伊勢物語》、《平家物語》的主題,就文學經典翻譯、「あはれ」「みやび」「をかし」等美學理念,甚至林岚教授與古文經典的相遇等等争相進行了提問。
文字:丁渝文
圖片:雲山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