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3月20日下午,在北校區第七教學樓110教室,日本劄幌大學孔子學院院長張偉雄進行了一場題為“近代日本漢學家的中國觀--以岡千仞為中心”的專題演講。該場演講以日本漢學家岡千仞在考察了中國後回國完成的遊記《觀光記遊》一書中的中國觀為主題。
講座伊始,張偉雄教授談到了研究岡千仞的《觀光記遊》的原因。他談到,日本人所寫的漢文遊記,對文字圈的人們來說,是共同的曆史文獻;這些跨越文化的遊記,作為存在于東亞的一種國際關系、文化、社會的文脈表現而被閱讀,成為了中日間的一種“話語”;我們在審視過去或現在的中日關系的時候,這些“文本”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張偉雄教授開講
岡千仞超前的“文化相對主義”
在日本明治時代西化的潮流中,作為漢學家要堅持重視中國的觀點并不容易,而岡千仞在其《觀光記遊》中卻明确表示了重視中國的觀點。岡千仞引用了莊子一言“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相無,則功分定矣” (可知東與西的方向對立相反卻又不可以相互缺少,而事物的功用在于本分)來表明:在東西方價值觀沖突的時代,應客觀地看待不同的文化,承認各文化存在的必然性與合理性。
岡千仞認為我們理應承認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而這種世界觀、價值觀,與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化相對主義有着異曲同工之處。
岡千仞的“一掃煙毒” 觀
‘煙’指鴉片,六經毒‘經’指經書。于日本明治維新時期來到中國的岡千仞,對明治維新有着深深的自豪感,并且想把明治維新的成果推廣到中國來。岡千仞在實地考察了中國的情況後,更加對日本明治維新的有效性增添了自信與自豪感,例如——其在書中花了很多篇幅來強調科舉考試其自身“學問”的無效性,并呼籲中國應該以日本為榜樣從速改革。
岡千仞關于琉球問題的狹隘怪論
張教授還談到,岡千仞在作為一名親中的漢學家的同時,也是一個國家利益的優先者。他的國益優先觀,很多時候是建立在傷害鄰國的基礎上的。譬如,在張經甫談到“凡兵經百戰,始能精練”有關練兵的問題時,岡千仞回答說:“琉球末界微事,豈可拘小嫌失大好乎。”——總是極力地替明治政府争取利益,力争說服“中土”舍棄琉球。而這也是岡千仞作為一個漢學家的矛盾所在,不斷徘徊在國益與親中之間。
在場觀衆認真記錄筆記
最後,張教授給在座的學生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我們應該在平時多閱讀近代日本學者所著的關于中國的遊記,而這對我們審視過去或現在的中日關系非常有參考價值。
文字:蘇曉倫
攝影:劉嘉亮
編輯:陳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