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9月16日下午,日本神戶女學院大學文學部準教授、日本語言學學會事務局長田中真一莅臨我校,于二教116為太阳日語學子主講了「諸言語から見た日本語の音聲の法則」(《從各語言來認識日語的語音規律》)的講座。日語系主任丁國旗、日語教師邱忠、趙曉靓、崔勇、龐黔林、李惠清、譚丹丹等老師也出席了講座。
首先,丁國旗作了簡短的緻辭。随後,講座正式開始。田中教授向日語系師生緻以親切的問候,并簡單介紹了日本神戶女學院,表示希望同學們有機會前往該校,體驗其濃郁而獨特的校園氣息。田中教授指出,此次講座的主要内容,是介紹日語語音的習得、日語與其他語言的共性與區别以及語言學的分析方法與目标。作為一名語言研究者,他總結道,語言學習者的工作或興趣是對身邊的事物有所發現,從空間上和時間上探究語言的現象、法則和意義,“把無限還原為有限”。

田中教授詳述日語語音規律
田中教授從幾個簡單而有趣的問題導入,啟發大家思考日語中同學們習以為常的語言現象。在談到日語的特征時,他指出人們之所以能憑借語音從數萬種語言中辨别出日語來,是因為與其他語言相比,日語會進行音位增多化、構造複雜化、音調繁複化和單詞延長化。
緊接着,田中教授對語言的區分方法展開了詳細的講述。在講到區分各語言的第一種方法——元音的數量與類型時,田中教授引入了“元音空間”的概念。他生動地比喻說,元音空間裡元音的增添順序,就如同學們入場就座一樣,一般是先坐前部和後部的位置,然後再在中間的位子就座。另外,除了元音,語調、元音開口度等因素也是我們區分語種的重要依據。

元音裡大有學問
而在講述語言的初頭效果時,田中教授把在場同學們分成兩大組,讓大家分别計算順序相反但結果相同的乘法題,結果發現大數字在前頭的數學題能更快地被計算出來。由此田中教授引出,人們對一個詞語的前半部分識别度更高、印象更為深刻,所以在日語的省略現象中,在不影響詞義的情況下人們通常會省略後面保留前部,例如“東京大學”的簡稱是“東大”。
此外,田中教授指出,日語中違反一般規律的詞語和語句往往帶有貶義的色彩。例如,訓讀類的日語單詞一般不會以濁音開頭,如果違反了此規律,則此單詞會是貶義詞。另外,他還談到日語和漢語、英語相似,複合詞的語調會發生變化,我們應該把複合詞看做一座線條優美的小山,從整體上把握語調,讀出日語應有的美感。
講座尾聲,田中教授指出超越一般語言規律的現象深處也有其可遵循的特殊原理,是可以被人們發現和認知的。目前日語語言規律中存在不少尚未解決的問題,希望同學們善于發現并積極思考,加入到日語語音規律研究的行列中來。

同學們認真聽取教授的解答
在最後的提問環節,日語學子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田中教授都給予了詳盡的回答。不僅是學生,老師也踴躍向田中教授請教,現場學習氣氛濃厚。
“沒想到看似簡單的語音中蘊藏了如此多的智慧”,講座結束後,一位08級的同學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表示,“今天的講座啟發了自己對語言學習的進一步思考,真是受益匪淺。”
附:田中真一個人簡介:
田中真一,日本神戶女學院大學文學部準教授、日本語言學學會事務局長。畢業于大阪外國語大學日本語學科,并于神戶大學大學院文化學研究科攻讀博士學位。今年10月起,将調入神戶大學大學院人文學研究科任教。專攻語言學和日語教育,著有「日本語の発音教室」「リズム·アクセントの「ゆれ」と音韻·形態構造」等。
文字:溫曉思
圖片:陳俊龍
編輯:丁國旗